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到底是一回事吗?
这是我最近感到的最大的疑问。
查了查,我终于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这样:
心肌缺血是因心脏缺氧而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绞痛是指心肌缺血会引起的一种症状。
“狭心症”被翻译成”心肌缺血”,是不是翻译错了?
让我说说我是怎么抱着这个疑问的。
我是日本人,为了从事医疗翻译工作,正在拼命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前几天,我用一个中日文对照的资料学习。
这份资料原本是日文的。
中文版翻译得非常好,但有一点让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那就是日语的”狭心症”被翻译成心肌缺血。
(原文)
狭心症などで狭くなった冠動脈が詰まってしまい、その先の血液の流れが止まって心筋の細胞が死んでしまう(壊死)病気。
(翻译文)
由于心肌缺血等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堵塞,致使血液不流通,心肌坏死的病症。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狭心症的中文应该是心绞痛,怎么会心肌缺血呢?
是翻译错了,还是做翻译的人故意把狭心症翻译成心肌缺血了?
在介绍我的想法之前,首先一起确认一下有关词语的意思。
什么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绞痛是因粥样斑块(plaque)形成在血管壁而血管变窄后发生的一种疾病。
血液担任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心肌供氧供营养的任务。
如果血管变窄从而血流量减少,那么就会导致心肌缺氧状态。
心肌缺氧导致临时性的胸痛,那就是心绞痛。
处于这种状态的血管,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硬化。
这种状态很像公路在修路,车辆限行的状态。

(来源:Nagoya Heart Center)
●心肌梗塞
公路正在限行,这样的时候偏偏会发生交通事故,道路完全封闭,堵得水泄不通。
心肌梗塞正像这样的情况。
粥样斑块破裂后会出现血栓导致血管完全闭塞。

(来源:Nagoya Heart Center)
血管完全闭塞后,血管会坏死,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工作。
●心肌缺血
是指动脉硬化等原因造成对心肌的血流量不足所导致的心肌在缺氧缺营养的状态。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的区别
让我总结一下:
心肌缺血:心肌处于血液不足的状态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导致的症状
翻译得到底对不对?
把相关词语的意思整理之后回到问题点,我想,从文章的意思来看,这么翻译也是对的。
(原文)
狭心症などで狭くなった冠動脈が詰まってしまい、その先の血液の流れが止まって心筋の細胞が死んでしまう(壊死)病気。
(翻译文)
由于心肌缺血等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堵塞,致使血液不流通,心肌坏死的病症。
我是这么想的:
引起堵塞动脉的原因不是心绞痛这个症状,而是心肌缺血这个状态。
心绞痛是血液不流通(心肌缺血的状态)引发的一种疾病。
真相在哪里?
后来我发现这篇文章里把所有”狭心症”被翻译成”心肌缺血”。
(有的地方翻译成”心绞痛”才是对的)
看来,并不是考虑到整个文章的意思来特意选心肌缺血的。
不知道只是翻译上的错误还是有什么其他意思。
反正,我发现不管中文还是日文,有关心疾患的这些词语我们都会分不太清楚。
我把一部分词语的观念总结出来了。
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这篇文章的日文版
